夏那一舞资源

VIP haiwai
查看: 2675|回复: 0

“现代化”是民俗舞蹈的出路还是末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2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族地域的农民甘愿跳文化馆的教师们教给他们的轻快美丽的舞蹈,也不愿意跳那些传统的,他们看来粗糙、繁重的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在6月13日“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研讨”论坛上,早早甩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在“文化遗产日”当天举行这样的论坛,自身就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这个话题的提出更为这个论坛赋予了一个重要的中心议题。

  冯双白在谈到一次去青海做田野调查的阅历时说:“我们请当地的藏族大众为我们跳一下传统舞蹈。20多位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一上场就摆成三角形,边跳边向我们坐的中央逼迫过来。我们十分惊喜,多年田野调查见到的都是圆圈队形,三角形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很迫切地问:‘这是什么时分传下来的,传播了几代?’结果农民们说:‘这是省里的教师们给我们排演的。’我们独一的觉得就是很无语。经过再三请求,并承诺付劳务报酬,有两三位农民不甘愿地跳起传统的舞蹈。我们历来没见过半高山地域的藏族跳的这种非常繁重的舞蹈,十分震动。但当地人却由于传统舞蹈‘太累’、‘不美观’而不愿意跳。”

  随后的两天里,参会人员就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现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趋异化现象、中国民俗舞蹈与旅游文化及中国少数民族民俗舞蹈数字化研讨四个议题作了主题发言汇报以及评议。特别就近年来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开展面临的现代化、舞台化、趋异化等问题停止了热烈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主任金秋教授以为,市场的功利化需求和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域对现代性的追求,使一些创作者对民族传统舞蹈停止了肢解和修正,一些本来完好的、有特征的民族舞蹈失去了独立性,招致舞蹈言语含糊、作风缺失,影响了少数民族舞蹈的安康开展,暴显露市场的功利化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遗产发掘、抢救、维护和传承之间的矛盾。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金浩以为,被消解了文化分类界限的“民族民间舞”粗暴天时用民俗文化的各种资料、方式和主题,将其很快处置成盛行的东西,这种在利益驱动下变调走样的开展令人忧虑。真正有价值的原生态民间舞的存在环境越来越恶劣,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在这种环境下必然处于弱势位置。我们需求在坚持民族民间舞蹈自主性的根底上,尽可能维护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尊重每一种特质文化人群,而在对其停止静态传承维护的同时,也要注重它的自我创新,不要让自觉的“现代化”成了泯灭民俗舞蹈特征的末路。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讨所《民族研讨》编辑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结合主办,旨在发掘、维护、传承、研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的少数民族民俗舞蹈,并努力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和国民艺术素质教育体系建立。论坛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高等舞蹈艺术教育院系的一线学科带头人和学术主干参与其中。代表们在会上各持己见,畅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和创作领会以及理论研讨的成果。会议共接纳论文55篇,精选主题汇报33个。

  专家们普遍以为,民间原生态的舞蹈传承正在面临消解,许多农民放弃了真正原初的民间舞蹈,转而承受更具“现代感”和“舞台”效果的“排演”,这种追求盛行审美观念、含糊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身份的现象须惹起注重。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离现代化的“舞台”越近,离原生态的“民俗”也就越远。如何维护少数民族舞蹈原生态土壤是一个值得专家学者研讨的重要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